庄义彬
“三九四九,打骂不走”“腊七腊八,冻掉下巴”,这是东北地区形容三九隆冬严寒的俗语。1月20日这天正值“腊八”,也是农历“大寒”季节。庆安县温度降至零下31摄氏度。可在这寒冷的日子里,有一群老人手持照相机、录音机和笔记本,奔走在社区街道,采访那些战疫医护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先进事迹。这些老人就是庆安县关工委组建的“五老战疫采访团”的成员。
面对疫情,作为关工组织应当有所作为,不可袖手旁观。但编入关工组织的“五老”都是退休人员,年龄身体原因,难以冲锋在抗疫前线。县关工委领导认真分析了“五老”队伍成员的构成,拥有一个比较强大的写作队伍。其中有中国作协会员2名、省作协会员13名、省市报社记者3人,有的还是全省著名作家、诗人、摄影家,有很强的写作能力。这些长项应当得到充分发挥。为此他们决定成立“五老战疫采访团”,深入抗疫第一线采写那些感人至深的英模人物和事迹,以鼓舞抗疫斗志。
县关工委抽调36人分别成了新闻组、文艺组、摄影组、编辑组,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,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特长,拿起手中的笔撰文作画,记录那些先进事迹,抒写那些动人故事。庆瑞街道关工委主任王飞是国家音协会员,曾创作出多部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。防疫阻击战开始后,他为白衣天使英勇事迹所感动,连续创作《打赢战疫保卫战》《我在春天等着你》《让爱作证》等歌曲,这些歌曲激越高亢,鼓舞人心,听者无不为之动容。74岁的著名书法家高树霖奋笔疾书,连续创作《凝心聚力,众志成城》《同死神赛跑的天使》等32幅书法作品,分别送给医务人员,激励斗志。
文艺战线的“五老”用文艺作品吹响战“疫”集结号。他们对疫情快速反应,踊跃投入主题创作,诗人、文体局关工委主任郭永刚满怀激情,创作反映疫情阻击战的诗歌《看到你的背影我就流泪》《不屈的战士最美》《白衣战士我为你点赞》《坚信爱总会赢》。
快板书、大鼓词、二人转、锣鼓群、三句半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也是层出不穷。65岁的吉康街道关工委主任宋杰创作出的快板《明天依然美丽》,朗颂诗《战役之歌》讲述动人故事,讴歌抗疫真情,让观众听得心跳流泪。林场公司关工委主任王守军创作出三句半《为疫情地区作后盾》,为防疫战士打气,十分鼓舞人心。
循着内心的无比激动,迸发出激昂的创作热情。77岁的中国作协会员、县关工委常务主任段金林发现“五老”鲁芦深夜陪同在医院当医生的女儿到乡下抢救病人的事迹非常生动,很快创作出报告文学《刻不容缓》,新闻特写《午夜紧急出诊》,描写白衣天使在火线上冲峰陷阵的故事,为打赢阻击战发声助力,在多家报刊发表。许多文学界的五老还各展特长,用散文、随感等体裁,创作出多部文学作品,宣传防控疫情事迹。
“五老”记录战疫故事注重从小切口入手,讲身边的动人故事。“五老”徐拓在诗中写道:“我要对白衣战士深深鞠一躬,为他们壮行,使我懂得更要敬畏自然,尊重生命。”“五老”宋杰在快板中写道:“党中央英明,白衣战士坚强,万众一条心,筑起钢铁长城。”63岁的著名画家魏巍创作版画《我为疫情地区加油》,著名美术家景慎鸣创作出国画《祖国是靠山》。这些作品构思巧妙,感情真挚,传递的都是正能量,为阻防疫情提供了舆论支撑。全县“五老”创作反映决战疫情的文学作品和新闻稿件达580多幅(篇),起到了“增强信心、凝聚民心、温暖人心”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