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3日,高新区景程小区,225路公交车驾驶员宋晓峰戴着口罩、穿着防护服,熟练地引导居民有序排队进行核酸采样,言语和举止都十分“专业”。7天前,宋晓峰报名加入了大庆交投集团公交车志愿者服务团队,穿上防护服,成为一名“大白”,和许许多多的“大白”一起,在我市抗疫一线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医护人员戴着防护面罩、穿着防护服进行一整天的高强度工作,汗水湿透了脊背,面罩上凝结着水珠,戴着医用手套的双手因为反复消毒操作常常被冻得肿胀。虽然又苦又累,但却没有人退缩。
大庆眼科医院22岁的女护士孙慧男跪着给核酸检测人员登记。因为室外温度较低,孙慧男穿着厚厚的羽绒服,羽绒服外又穿着紧实的防护服,身高178厘米的她因此蹲下来十分困难。这个核酸检测小组高高大大的“大白”,索性跪着与居民沟通,完成登记工作。她伏下去的是自己的身躯,挺起的是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。
大庆市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在“流动核酸采样车”上为居民采样,当天这辆采样车一共采样700余个。
“流动核酸采样车”驶入高新区景程小区,为外地返庆人员采样。一辆采样车一天最多换了16处地点进行采样,不但方便了市民,还提高了采样效率。
为进一步加快核酸采样效率,改善医务人员露天工作环境,大庆交投集团组建了公交车志愿者服务团队,部分公交车变身“流动核酸采样车”,奔赴一线,在十米车厢里演绎着全民抗疫的温暖故事。
225路公交车驾驶员宋晓峰穿上防护服成为“大白”,当记者采访要结束时,他叫住记者,问能不能给他和他的“战车”拍张照片,纪念一下坚守在抗疫一线的日子。
802路驾驶员左立辉午休期间在车内休息。从17日出任务到现在,他一直住在单位,家中四岁的孩子每天都趴在窗户上看公交车,希望能看到爸爸。
因为防护服里羽绒服太厚蹲不下去,身高178厘米的“大白”孙慧男跪着给核酸检测人员登记;从早上7点多到第二天清晨5点多,56岁的“大白”张有贵在车内坚守了20多个小时;为了节省一次性防护服的消耗,尽快完成检测工作,“大白”们尽量减少食物的摄取,车厢内成箱的矿泉水至今都没有开封;一整天的高强度工作,经常手被冻得肿胀,衣服湿透,但“大白”们不喊苦不退缩,用忠诚、信仰坚守岗位、守护平安。
医护人员在“流动核酸采样车”内整理防护服,她们在袖口上缠绕透明胶布,让防护服变得更结实。为了减少一次性防护服的消耗,她们尽量不吃饭、少喝水。
“流动核酸采样车”驶入小区,工作人员一遍遍地与居民详细讲解流程,进行登记。由于说话太多,一天下来嗓子都是哑的。
从车厢内到车厢外,防护面罩后的一个个普通人,书写着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。
大庆日报记者 孙娜 文/摄
【来源:大庆日报】